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

壹週刊 - 1114 - 壹些事壹些情 劏房小孩

壹週刊 - 1114 - 壹些事壹些情 劏房小孩

許多人兒時也有夢想,幻想將來變成科學家、音樂家或醫生;但對住在 劏房的兒童來說,夢想實在太奢侈。
活着,就是每天住在不足一百呎的蝸居 劏房內,吃飯、睡覺、做功課、玩耍;睡到半夜還常要走火警逃生。可以快樂嗎?年僅八歲的女童譚麗媛,已沒有時間留給童真,每天要忙着幫手照顧傷殘的母親,一個人上學、放學、做功課、做家務。

上週四,氣溫高達三十三度,天文台發出酷熱天氣警告,在街上行一段路,已令人汗流浹背。就讀小一、年僅八歲的麗媛,參加完學校的課外活動,背起書包,提着由學校借來的雙簧管,獨個兒由大角咀步行至深水 埗的屋企。
路程約需二十分鐘,橫過了多條車來車往的馬路行到滿頭大汗,抑鬱皺眉。記者和她行到屋企樓下,準備到其家探訪,大廈樓下大閘是關上的,麗媛苦笑:「我無鎖匙開門,等一陣有人入或者出就得 o架啦。」

放大圖片
八歲的譚麗媛每天獨自上學,遇到任何困難,只能獨自面對。

八歲的譚麗媛每天獨自上學,遇到任何困難,只能獨自面對。

放大圖片
飯廳、廁所均與同屋住共用,酷熱天氣下,劏房太焗,麗媛唯有走到廳中睡在地上。

飯廳、廁所均與同屋住共用,酷熱天氣下, 劏房太焗,麗媛唯有走到廳中睡在地上。

媽媽容易跌倒

好不容易,進入大廈,每層均有多不勝數的 劏房,麗媛住在九樓天台的 劏房,共有兩伙人居住,麗媛和其母的房僅放得一張雙人床及一個小櫃。
記者問她行那麼多樓梯回家,辛苦嗎?她笑着說:「唔辛苦,慣啦。」如果學校派米(學校會給成績有進步的學童一包米,以示獎勵)給你拿回家,夠力上樓嗎?「夠呀,唔會好重。」天台屋的氣溫,較街邊還熱幾度,人住在內,如被乾煎一樣,麗媛回到家即緊張看看其媽媽慧玲,有沒有跌倒。
麗媛的媽媽李慧玲,天生患有嚴重痙攣,手腳不協調,右耳失聰,就連在家中走動也舉步維艱,東歪西倒,說每句話都要用好大力氣。採訪當日,記者見慧玲不慎跌了在地上,需要摻扶才可坐回凳上,因難以落樓及需要人照顧才可行路,平日均不會外出,大概數個月才外出一次。女兒有時夜了點回家,她就擔心不已,只有乾着急。

放大圖片
家徒四壁,洗衣機欠奉,麗媛每天自行洗衣服,懂事的她只用很少水洗衫。

家徒四壁,洗衣機欠奉,麗媛每天自行洗衣服,懂事的她只用很少水洗衫。

放大圖片
父母的殘缺,麗媛做功課只可靠自己,今學期獲得學校頒發進步獎,上週六往迪士尼食自助餐。

父母的殘缺,麗媛做功課只可靠自己,今學期獲得學校頒發進步獎,上週六往迪士尼食自助餐。

自己沖涼洗衫

麗媛沒有如其他小孩般那麼多童真,每天除無人接送返放學外,還無法如其他小孩般,享受母親的照顧,沒有人替她沖涼、洗頭。「我六歲開始識得自己沖涼洗頭。除 咗冬天要媽咪幫手煲熱水之外,我自己搞得掂。我 哋屋企無洗衣機,所以要負責洗衫,如果洗一件,用好少水就得 o架啦。媽媽佢成日喺屋企,如果跌親我會扶佢起身,同埋會幫佢紮頭髮囉,佢成日唔用梳梳頭,哈哈哈……」麗媛一邊說着,一邊大力用梳梳媽媽的頭髮,和媽媽開玩笑。
記者問到媽媽患病的事,她說:「我六歲就知道媽媽有事。」
記:知唔知道是什麼事?
麗:(苦笑)……好似係智障(其實是痙攣)。
記:邊個話你知?
麗:係我自己估到。
記:咁你會唔會希望媽媽有一日好番?
麗:呢 啲嘢唔會好番 o架。
記:咁爸爸有無事?
麗:爸爸?唔知道呀……我估佢應該無事 啩。
其實,麗媛的爸爸亦有輕度弱智問題,在內地屬第三級傷殘,夫妻二人和麗媛在內地都要靠雙方家人照顧,來港後就靠政府每月七千多元綜援維生,扣除每月二千四百元的租金,所餘無幾。

十點吃晚飯

放大圖片
住在深水埗的天台屋,母女每晚對着月光,靜待黎明。

住在深水 埗的天台屋,母女每晚對着月光,靜待黎明。

麗媛的舅父、任職保安員的李先生坦言,麗媛一家生活非常困難,他住在附近的天台屋,無能力長時間照顧她們,只能每天走過來替她們煮飯和替麗媛看功課。「佢 哋每晚要等我收工,返到 嚟煮 餸先有得食。晚晚都等到十點先食飯。麗媛好多時會好餓,但無辦法,佢 哋煮唔到飯,我自己都好擔心。」
「試過有一次,我放工去到發現麗媛發高燒,唔知燒 咗幾耐,即刻帶佢睇政府醫生,都要等到凌晨先睇到。我返工 嗰段時間,佢 哋無人照顧真係好危險,如果火燭就弊,佢兩母女肯定走唔郁。」李生慨嘆,她們一家未來的路仍非常難行,更希望麗媛的外婆能申請來港照顧她們一家,記者向社署反映麗媛情況,發言人表示有關家庭正接受支援。



成績好獎食物

麗媛很懂事,知道若在學校取得好成績可換取食物及超市禮券。校長梁紀昌說,麗媛回家做功課只可靠自己,沒有大人教導,上學期成績未如理想,但知道她家境苦況,校長及老師也特別多鼓勵,「成績好有食物」的激勵下,下學期成績已大為進步,考十多名,獲得校內進步獎,換得二百元超市禮券。
上週六學校更獎勵她往迪士尼吃自助餐,麗媛可做回小孩子,如一般小孩般喜愛卡通人物,「個個都想玩巴斯光年嘅遊戲,我玩咗泰山,都好好玩!」
和同齡的同學玩耍時,麗媛總是較少笑容,往往笑完又皺起眉,或許她想起留在家中的媽媽,又或許她想到家中缺糧。成長後希望做什麼?「我希望將來做警察,因為可以賺到錢,又可以捉晒 啲壞人。賺到錢可以住大 啲 嘅屋,等媽媽、爸爸可以舒服 啲。同埋,我答應過婆婆,將來賺到錢會送一支酒俾佢。」麗媛笑着說。
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表示,全港估計有一萬多個學童居住在劏房內,居住環境極差,每月租金支出需二千至三千元,但港府現時無特殊措施協助劏房兒童。她希望政府可加快安排劏房兒童入住公屋,亦希望學校能安排託管及功課輔導班,讓這批兒童有好一點的學習環境。至於譚麗媛及其雙親的個案,她坦言事主少見「咁困難」,該會將跟進及尋求協助,社署指現約有八萬名十五歲以下的兒童領取綜援。

放大圖片
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,為協助家境貧窮的學生,經常送食物及玩具給交齊功課的學生,麗媛收到一袋白米,如獲至寶。

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,為協助家境貧窮的學生,經常送食物及玩具給交齊功課的學生,麗媛收到一袋白米,如獲至寶。

放大圖片
住在劏房的孩子,或許沒有一晚可安睡,因為前梯電錶起火,小一生譚志澤上月半夜驚醒走火警,整晚露宿街頭。

住在 劏房的孩子,或許沒有一晚可安睡,因為前梯電錶起火,小一生譚志澤上月半夜驚醒走火警,整晚露宿街頭。

半夜走火警

放大圖片
不足一百呎的劏房,志澤與其媽媽看着無法打開的窗口,百般滋味。劏房兒童,何時才找到出路?

不足一百呎的 劏房,志澤與其媽媽看着無法打開的窗口,百般滋味。 劏房兒童,何時才找到出路?

麗媛個案,只是冰山一角。活在 劏房下的兒童,莫說沒有機會參加暑假課程,甚至每天也需為居所安危操心。
走進福華街的舊樓,一梯兩伙,每個單位都被劃成十多間 劏房。就讀小一、七歲的譚志澤和母親陳女士,住在二樓其中一間。丈夫仳離,兩母子相依為命,陳女士坦言,所住的舊樓經常發生火警,「上個月半夜一樓前梯電錶起火,煙攻上來,我 哋走 咗去公園成晚, 喺公園 瞓。個仔就搵同學家長暫時收留。我 哋睇到馬頭圍道燒死人,自己都好驚!」
陳女士說,房內所有傢俬均是從垃圾站執回來,月租一千六百元,每月僅得一千多元生活費,許多時兩母子只吃公仔麵當一餐。「呢間房開唔到窗,所以經常留喺學校或者去附近商場坐,我 哋會好夜先返 嚟,唔使咁辛苦。」